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14:10:00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三年前,一场刀割般的胸痛,将他推向了生死边缘,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了主动脉孙氏手术;三年后,他再次回到这里,面对更艰难的挑战——全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历经17个小时的手术,35岁快递小哥李光绪的血管被一寸寸重塑,他也戴上了近60厘米的“勋章”。
当李光绪扶着妻子慢慢踱步,当医生说“这是我职业生涯的骄傲”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医学奇迹,更是一个普通人用坚韧写就的生命史诗。
▶▶“22号病床”带来的是新生
三年前的那天晚上,大概是让李光绪永生难忘的夜晚。剧烈的胸痛如刀割般袭来,这个1米86的山东汉子蜷缩在急诊室的担架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胸痛……像刀割一样痛……”他艰难地向医生描述着症状。检查结果显示:A型主动脉夹层,医生面色凝重地解释:“这是心脏外科里风险最高的疾病,必须立即手术,否则……”话未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凶险。
李光绪的妻子卢女士颤抖着签下手术同意书,泪水模糊了视线。“当时完全蒙了,就记得医生说不让动,说特别危险……”回忆起那个夜晚,卢女士仍心有余悸。当时,医院为李光绪做了“孙氏手术”,也就是“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手术非常顺利。李光绪的生活恢复了正常,但三年后,胸闷症状的加重让他不得不再次返回医院。
“我们发现了一个棘手的情况:主动脉远端夹层残留的真腔狭窄,假腔持续扩张。”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脏与大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曲崎说。这意味着,虽然可以勉强维持主要脏器供血,但是下肢的血流供应长期不足,而作为快递队长,高强度的工作时常让李光绪感到力不从心。面对年轻的生命和强烈的康复愿望,李光绪选择了再次挑战——进行一场彻底解决病变的手术。
“我们相信曲崎主任团队。”卢女士坚定地说,“第一次手术时他就住在22号病床,这次他还是住在22号病床,我觉得它能给我们带来幸运,第一关都熬过来了,这一关也一定没问题。”巧合的“22号”,或许正是生命写下的密码,为九死一生的李光绪带来希望。
曲崎(右一)带领医院各科室开会讨论手术方案。
▶▶与死神对赌的30多个晨昏
手术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转入ICU时,李光绪身上插着引流管,那道从后背绕过肋间直到肚脐下方的巨大切口触目惊心。术后第2天,李光绪的引流液增加。“血管的吻合口太多,而且是在全身压力最高的血管——主动脉上,很容易有吻合口出血。”曲崎说,在进行二次开腹探查时发现,是因为创面过大导致的广泛出血,没有一个活动性的出血点,证明术中技术操作是没有问题的。
术后第10天,一个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李光绪便血了。”一声紧急的呼叫在夜晚的ICU炸响。“消化道出血是在我们预料之内的,我们早已经做好了应急预案。”ICU护士长艾炳超说。ICU护理人员立即联系了心脏与大血管外科、胃肠外科、消化科等科室,紧急进行了腹腔镜探查。曲崎说:“我们需要评估是不是肠系膜下动脉的侧支循环没有完全开放、建立而造成肠管的缺血性坏死,一旦坏死,可能会造成整个内环境的紊乱,就可能导致手术最终失败。”幸好,检查发现李光绪的肠道浆肌层血运尚好,仅是黏膜层受损,有缺血性坏死,曲崎团队决定冒险尝试保守治疗。
术后第21天,李光绪的肠道血运恢复,但脱落坏死的黏膜引发了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出血量每天估计约400ml-600ml。无奈之下,只能把这一段肠管切除并进行结肠造口术,同时保留了肛门、直肠功能,以便后期肠管回纳不影响其正常排便。
在ICU的每一天对李光绪来说都是煎熬,他比刚来时瘦了接近50斤。“因为光绪是清醒的,一个清醒的人在ICU待了30多天,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是很不容易的。”艾炳超说。有天夜里,李光绪突然从噩梦中醒来:“‘范闲’和‘五竹’冲着我说‘你多吃多占……’”艾炳超及护理人员立即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安抚了他紧张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光绪是个非常坚强的人。”艾炳超表示。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专家团队与市四院心脏外科团队共同开展手术。
▶▶17小时极限重建生命“主干道”
“全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手术时间长、范围大,游离、切开、重建的工作量非常大。”曲崎介绍,团队从今年年初便开始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并随时进行计划调整,只为最大限度保障李光绪的安全。
曲崎表示,全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要用一条数十厘米的人工血管,从胸腔深处一直替换到腹部髂血管水平,手术风险高,对技术、团队配合的要求都非常高。为此,医院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专家,为这次手术提供更加精细的专业技术支撑。“我们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配备了麻醉、体外循环、护理、血库、超声等科室超过20个人的核心团队,轮番上阵、紧密协作,为手术提供全方位支持。”
手术前晚,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专家们就风尘仆仆赶到医院,为第二天的手术做最后的准备和核查。“手术中涉及众多重要脏器的保护,比如脊髓、肾脏、肠道,以及全身的凝血系统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孙晓刚说,术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只有每一步都做到准确、有效,才能规避患者术后发生偏瘫、截瘫的风险,保护好心脏的功能。
早上8点,手术正式开始,医生们采取腹膜后入路,小心翼翼地将肝脏、肾脏、肠道等脏器推向一侧,在肌肉间隙中逐步游离出病变的主动脉。最终,整条病变血管被彻底切除,代之以人工血管,重建起通往生命各个角落的通道。
由于手术切口长度接近60厘米,伤口很大,光是手术止血就耗费了7个小时,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时,已接近凌晨1点。将近17个小时的手术,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更是对团队耐力与默契的终极考验。
▶▶365天皆为坦途与光明
李光绪(左)身体的各项机能正在恢复中。
转入普通病房那天,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为李光绪获得新生而欢欣鼓舞。20多天的时间里,李光绪从一开始坐不起来,到如今可以下床走动,身体各项机能正在一步步地恢复当中。“四院的领导还有曲主任都像长辈一样照顾我,我心里很感动,我现在都想给您磕一个。”见到曲崎,李光绪激动地说。“这段时间只要是光绪有事,心外科的医生都是随叫随到,哪怕是半夜十二点、一点,感觉他们恨不得24小时围着他转。”卢女士笑着说,“非常感谢所有参与光绪手术的医护人员,特别是曲崎主任团队以及孙晓刚主任团队,前期他们做的工作非常到位,光绪现在只需要好好恢复就行了。”
曲崎看着康复中的李光绪,感慨万千:“光绪这个手术成功了,我觉得我职业生涯上又多了一个可以拿出来炫耀的事。”
据悉,一期手术也就是孙氏手术,很多医院都在开展,而且效果都非常好;但是二期手术也就是全胸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条件、意愿以及耐受能力等,真正来做这个手术的患者少之又少。即使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十几年来总共也不超过400例。
很快,李光绪便能走出病房,回到阳光下,重新感受微风拂面的温柔。生命中最黑暗的隧道已经穿越,前方等待他的,是无数个可以自由呼吸的清晨,是和家人共享的平凡日子,是重新骑上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简单快乐……
届时,所有的疼痛与恐惧都将化作生命馈赠的礼物,而托起这份礼物的,是那些穿着白袍不曾放弃的身影。(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邱天 通讯员:刘晨)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