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5:18:00
在浙江衢州古城的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上,静静矗立着一座特殊的纪念馆——杜立特行动纪念馆。这里记录着二战时期中国军民奋勇救助美国杜立特航空队队员的英勇事迹。
今年暑假,杜立特行动纪念馆里每天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馆内陈列的200余件实物和400多张历史照片,全景式再现了当年杜立特行动的历史场景与那场伟大的跨国营救。虽然已经过去83年,但这段血与火铸造的友谊,依然让每个驻足者心潮起伏。
1942年4月18日,美国空军中校杜立特率领16架B-25轰炸机从航母起飞,首次奔袭轰炸日本本土。在成功轰炸日本多地后,由于多种原因,美军轰炸机没有按照原计划降落在衢州机场,除1架飞机迷航飞往苏联,其余15架飞机均因燃油耗尽,分别在浙江、安徽、福建和江西境内迫降或飞行员弃机跳伞。15架飞机上共有75名飞行员,其中3人牺牲,8人被日军俘虏,64人被中国军民营救。
在距离衢州市区近百公里开外的江山市龙头店村,矗立着一块纪念碑,这里正是杜立特行动中3号机组领航员查尔斯•奥祖克跳伞的降落地点。降落时,奥祖克受了伤,在深山中捱过了一个暴风雨之夜。第二天清晨,这名棕红头发、蓝眼睛的美军士兵被当地人发现并抬回了村里。
廖明发那一年只有7岁,如今已90岁高龄。回想起父亲廖诗原救人的那个清晨——1942年4月19日,廖明发依然记忆犹新。
廖明发讲述父亲和村民救助查尔斯•奥祖克的感人过程
廖明发:那天早上,有人在山上干活,看到石头上有个人,头发有点红红的,鼻子也很大……我爸爸他们一共四个人把他抬下来,抬到我家里。我爸爸妈妈把他的衣服换掉,做鸡蛋面给他吃。那时候鸡蛋面很珍贵、很少的,我要过生日才有鸡蛋面吃,大家像跟亲戚一样对待他。
在廖明发的大儿子廖群雄的指引下,总台记者来到了位于龙头店村的廖家老宅。老宅虽然经过修缮,但格局仍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廖群雄向记者展示了当年奥祖克养伤的那张床。
廖群雄:我爷爷跟我讲,奥祖克左腿上大概有伤口,有可能是跳伞时挂在树枝上、悬崖上刮伤的。他在我家的时候,我爷爷用草药将他伤口的肿退掉,当年大家都很穷,给他吃最好的,像家人一样对待他。休养差不多的时候,1942年4月23日,乡里几个人把他抬出去,一步一步地送到衢州。
美军3号机组的机长格雷中尉跳伞逃生,降落在如今的浙江丽水市遂昌县湖岱口村境内,后被村民刘芳桥所救。刘芳桥的孙子刘光宁说,爷爷当时发现一个外国人蹲在路边。
救下格雷中尉后,刘芳桥和村民立即将他安顿在了刘家祠堂,并纷纷拿来自家的鸡和鸡蛋,给他补充营养。第二天一早,恢复体力的格雷在刘芳桥的护送下,前往美军汇合点。那是一段处处陡峭而狭窄的山路,没有经验的格雷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刘芳桥就让格雷搭在自己肩上一步一步往下挪。
刘光宁:35里路整整走了将近10个小时。美国飞行员一米九左右,他有我爷爷两个人这么重。下坡的时候,他伤了脚,很抖,他不敢下,双手扶着我爷爷的肩膀当拐杖。
许多年来,这些营救的故事隐没在历史的角落。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郑伟勇跑遍了浙皖闽赣四省的援救现场,收集了丰富的史料。
郑伟勇说,在杜立特行动后,日军为破坏衢州、丽水、玉山机场,发动了浙赣战役,并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日军在撤退时,以平民为目标,在浙赣铁路沿线施放细菌武器,造成巨大伤亡。相关数据显示,仅衢州一地因细菌战死亡的人就多达5.1万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杜立特突袭者协会健在的飞行员和杜立特突袭者子女协会的飞行员后代多次跨越山海到访中国,寻找恩人。多年来,两国人民持续开展着各种形式的纪念和交流活动。
2024年4月18日,在衢州举办的“杜立特行动”大救援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中,根据营救飞行员查尔斯•奥祖克事迹改编的情景剧《一碗鸡蛋面》在衢州艺术中心首演,演员们通过真情演绎,再现了战火中廖诗原一家用鸡蛋面和草药救治美军飞行员的感人事迹。
活动现场,廖明发还向查尔斯•奥祖克的女儿苏珊•奥祖克赠送了江山老宅的钥匙。
廖明发:我家就是她家,欢迎她随时回家,跟亲姐妹一样的。
当天,苏珊·奥祖克也吃到了那碗父亲念念不忘的中国鸡蛋面。
苏珊·奥祖克:我的父亲当年在这里获救,还吃了一碗鸡蛋面,他生前常常提起这碗面。
查尔斯•奥祖克的女儿苏珊·奥祖克向中国人民表达感谢之情
苏珊·奥祖克:家对我来说一直非常重要,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让自己有归属感。在中国拥有一把家的钥匙让我深感触动,我意识到1942年开始的事情至今仍在继续,我能够成为这个家的一份子,就像我父亲当年一样,成为继续传承下去的人,所以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我感受到了幸福、感恩和友谊。
衢州市杜立特行动历史研究会会长韩强说,这段情谊早已跨越山海,深深烙印在两国人民心中。
韩强:中国老百姓冒着生死的危险去营救这些飞行员,这种精神值得后人传承下去。两国人民的友谊代代相传,记住这段历史,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