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9:14:00
江南时报讯(记者 杨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部自2015年起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来,已支持对2290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
为全面回顾、总结这十年的工作历程和成果,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与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南京江北图书馆作为联办单位精心打造的“藏诸名山 传之其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正式启幕,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展。
展览分为“滔滔长河”“巍巍高山”两个篇章。上篇“滔滔长河”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作长河,通过“中华文脉,典册载之”“记录建档,保护之基”“笔精墨妙,巨细靡遗”等5个部分,追溯中华民族记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统,总结了十年来记录工作成果与传播方面的成绩,展示了非遗保护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下篇“巍巍高山”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比作高山,按照非遗十大类别展示记录工作已取得的部分成果,通过影像与声音带领公众走进非遗实践的现场,探寻中华文脉千年不绝的内在逻辑,解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活力密码。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我国共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997人,已开展记录工作的传承人2290人,其中已完成记录工作的传承人1279人。迄今为止,记录工作共采集原始素材75548.9小时,总数据量2969.7TB;形成影音文献成果20880.2小时,总数据量370TB。围绕记录工作的成果,全国各地还着力于记录工作成果的转化出版工作,其中,江苏省出版《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第一卷、第二卷),共12册。
记者了解到,该展览此前于6月13日在国家图书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作为全国首家国家图书馆共建馆,南京江北图书馆依托国图资源精心筹备,将展览“搬至”南京,旨在推动国家级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让非遗从‘文献档案’走进‘生活视野’,让传承人‘被看见、被铭记’,让更多人真正触摸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厚度。”南京江北图书馆活动部主任苏亚辉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青少年感受非遗之美,在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让普通读者理解非遗不是‘老古董’,而是能融入现代生活的精神财富;让社会各界看到非遗保护的十年成效,凝聚更多人参与非遗传承的共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生生不息。”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8月31日。为了丰富展览内容,接下来,南京江北图书馆还将依托“匠心遗韵”非遗活动品牌、“小脚印·阅成长”研学活动品牌,邀请南京本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常态化开展非遗体验课,结合珍贵的文献资料,与广大读者面对面品读非遗,传授非遗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