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虎百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假专家”何以大行其道:“傍名人”的冲动让人降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03:31:00    

2025年8月19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通报,阮某平因涉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此前,“阮某平涉嫌假冒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据媒体报道,游走于多个公共场合的阮某平,自称是“退役少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健康总顾问”,自封“雷神山抗疫副总指挥”“水泊梁山阮小七第二十七代传人”等离奇头衔,近两年来被一些单位奉为座上宾,参与了所谓的“调研指导”,还曾频频出席商业活动,提供“健康公益咨询”。

近日还有一起“假名人”事件同样冲上热搜。中国传媒大学一副教授发文举报,一个名叫“苏文”的中年男子,顶着“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头衔,自称是“苏辙第41代后人”,不仅其身份头衔存在伪造嫌疑,此人还曾与河南郏县签订了高达33亿元的苏东坡文化投资项目。2025年8月18日,河南郏县发布情况通报,承认此人身份确未核实,目前已终止了合作,相关项目也未实际落地。

事实上,上述两人的头衔一望便知“假得不能再假”:众所周知,苏轼与苏辙为兄弟二人,苏辙名声虽然稍逊苏轼但也自成一家,以“苏辙之后”来掌管东坡书院,本身就“假出天际”,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更是让人联想起近年来频频被曝光的假“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至于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界难免联想起电影里卖假药的“假院士”,“雷神山抗疫副总指挥”的头衔更是不难证伪。

两位“假专家”的“现形记”令人感觉荒诞,更荒诞的情节恐怕是他们多年以来行走江湖畅通无阻,无人识破也无人揭露。近年来,类似“假专家”的横行已经不是新闻,他们的头衔越来越怪,牛皮越吹越大,招摇过市、“呼疯唤愚”,还能为不少人奉若神明,甚至让一些地方政府上套,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究。至少,单凭骗子本人的拙劣骗术,恐怕是无法行骗多年而不失手的。

郏县与“苏文”签订了意向投资33亿的《关于兴建郏县东坡书院综合体的合作框架协议》,目的是为了弘扬“三苏文化”。史上三苏葬于郏县,此地还建有“三苏园”。当地自然希望依靠三苏元素发展文旅经济。三苏的行迹遍布四海,郏县“争抢历史名人”的动机就浮现了。“苏文”的另一重身份“东坡先生教育培训中心(海南经济特区)有限公司总负责人”显示,海南也因苏轼贬谪儋州出现了“苏轼经济”。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十八个“东坡遗迹”都有相应的文旅产业,海南儋州也有东坡书院。此次郏县意向投资的东坡书院,也是意图从“苏轼概念”里分得一杯羹。而过往多年来,各地争抢名人故里,举办各类研讨会,发展文旅产业的“网红经济”,甚至连虚构人物如孙悟空、董永、西门庆、哪吒都要来一些“故里之争”。这种对名人效应的热烈追捧,自然为一些有心之徒创造了一拍即合的空间。

对同样中招的企业/医院等机构而言,他们一方面是疏于查证“院士”头衔的真伪,另一方面也乐于与挂着院士头衔的人合作以扩大自身声誉。以此次假院士阮少平曾经合作的公司、参与的活动而言,就有“《灿烂中国》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510中国品牌日”“‘先知计划’——博鳌一龄大湾区服务中心成立启动仪式”,参与的公司如河北衡水耘酒酒业有限公司恐怕也会因“民族品牌”“健康工程”这样的大词而“与有荣焉”,给自己的公司镀一层金,让公关营销文案里加上几句“高大上”的修饰语。

“假专家”“假名人”横行的本质原因并非骗子的骗术有多么高明,而是一些地方“傍名人”发展文旅经济的需要,一些企业对“傍名人”宣传品牌形象的热衷,当然还有社会上一些人对头衔、身份甚至血统的追逐。在很多情况下,骗子还会精心粉饰,打造出“没有受害者”的骗术。这两起事件里,真正的苏氏后人与中国科学院是受害者,而在6月的“清大经管曹玉磊”事件里,涉事人就玩了一个“清大不等于清华”的文字游戏。

如何刹住为祸多年的“假专家”“假名人”之风?这当然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需要按捺急于求成的文旅经济诉求,在谨慎论证与详加求证的基础上再上马文旅项目;从主管部门到公检法机关,也要对骗子发起法律行动,追究他们的侵权甚至违法犯罪责任(比如阮某平被追究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震慑沐猴而冠的幸进之徒;而更重要的是,包括企业经营者在内的社会大众有必要对这些头衔祛魅,追捧名人专家恐怕也并非成功的捷径。

王兢

责编 辛省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