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08:21:00
羊城晚报讯 记者欧阳志强摄影报道:盛夏七月,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连溪村的50亩“七彩荷塘”里,粉白荷花在翠绿荷叶间摇曳,游客穿梭其间,用镜头定格美景。这幅诗意画卷的背后,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体经济负责人李小竹带领村民绘就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近日,李小竹荣获广东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称号,这份荣誉,正是连溪村从普通村落蜕变为生态宜居典范的生动注脚。
党建引领:筑牢绿美根基 绘就发展蓝图
“绿美乡村建设,党组织必须冲在前。”李小竹道出了连溪村的发展密码。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连溪村始终以党建为核心,将绿美建设深度融入乡村发展全局。
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成为绿化攻坚的“先锋队”。2024年,全村“四旁”“五边”绿化用地摸排出6000多平方米,党员带头植树3800棵。吴姓党员主动捐赠价值20多万元的5000棵树;一位村民无偿归还租期近10年的300多亩山林,用于建设后山公园,还捐赠价值10多万元的苗木。榜样力量迅速掀起全村植绿热潮。
制度保障让绿美建设行稳致远。6个村民小组单独设立党小组,42名党员编入网格包联农户,构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责任体系。通过“四议两公开”机制规范决策,2025年春节借助外出人员返乡契机,村里顺利筹集绿化资金(含苗木)19万元,确保每一分投入都精准用在增绿提质上。从“一季一景”的后山景观林到80间兼具实用与美观的“绿美”农具房,党组织的红色印记遍布连溪村的每片新绿。
群众参与:激活内生动力 共建共享家园
“现在出门就是小花园,日子越过越舒心!”村民吴伯望着门前的“四小园”笑意盈盈。在连溪村,绿美建设从不是“干部干、群众看”,而是90%以上村民主动参与的“全民行动”。
村规民约与积分制形成“双轮驱动”。村里将“护环境,增绿美”写入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积分制深度挂钩:村民参与植树、维护公共绿地、清理房前屋后杂草等,均可兑换积分、换取生活用品。邻长吴学炬带头种花护绿,累计积分居全村前列,被评为“绿美之星”,带动更多村民加入绿化队伍。
村民们既“出力”,又“让利”。通过土地流转,50亩闲置土地变身“七彩荷塘”,既盘活资源,又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在“连溪·常联系”综合服务中心的民意征集会上,村民提出的“增植水生蔬菜”“建设生态栈道”等建议,让荷塘从单一景观升级为集观赏、科普、采摘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如今,村里的保洁员、民宿服务员多是本地村民,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群众主人翁意识全面激发。32个“四小园”、13户美丽庭院、12亩后山“后花园”,都是干群携手种下的“幸福树”。
绿美赋能:生态颜值变价值 激活发展动能
“荷塘月色”民宿里,白墙黛瓦与荷塘景致相融,游客推窗即见满塘绿意,开业后持续满房,预计村集体年增收超10万元。这是连溪村“绿美+产业”融合的生动例证。
以“七彩荷塘”为核心,连溪村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与南塘村连片开发“赏花经济”,释放“连溪米面”市级非遗品牌效应,擦亮国家3A级景区江尾农耕文化园招牌。2023年以来,“连塘片景区”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带动村民农副产品销售和家门口就业,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6万元。
生态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现在细节中:“绿美”农具房既解决了农具堆放难题,又成为独特农耕景观;“小微湿地+”项目让荷塘兼具净化水质与采摘功能;后山公园“一季一景”,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全年引客不断。“下一步要让游客不仅能看荷花,更能体验非遗制作、乐享田园乡愁。”李小竹规划着新蓝图:扩建荷塘栈道、开发米面工坊、培育四季采摘园。
党建领航聚合力,群众参与增活力。从普通村庄到“绿美标杆”,既添生态颜值,又增发展价值,连溪村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路。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